第17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无人机集群协同对抗(1)

摘 要:

本文研究了无人机集群的协同对抗问题,这属于约束条件下的追逃博弈问题。 以一对
多、多对多的追逃博弈问题为背景, 在矩形边界下, 研究红方无人机集群
P 拦截单个或多
个蓝方突防无人机
E 问题。 具体为, 当 E 的速度更快时, 研究 P E 的支付函数、路径规
划的最优机动决策和多个无人机集群的协同机制等问题。建立
P E 的离散时间追逃博弈
模型, 引入阿波罗尼奥斯圆的可逃离范围定理, 给出不同限定条件下
P E 的最优机动决
策以及
P 的协同机制,得到 P E 的支付函数。

针对问题一,本文通过构架一对二追逃博弈模型, 以突防速度尽可能快为最优机动策
略, 以一定能突防
CD 边界为条件,确定逃离区边界界栅的形态,计算逃离区的面积。首
先讨论
P 集群的最大扫描范围,根据约束条件给出三角形方案和均匀分布的圆形方案。 通
过快速蒙特
·卡罗算法估计两种方案的扫描范围,得出均匀分布的圆形方案扫描范围最大。
因此, 本题采用圆型方案,并且将其构成的花瓣形扫描范围合理简化成半径为
470 m 的圆
形。 建立离散时空的一对二追逃博弈模型,设定在离散时间下,红蓝双方轮流决策。给出
三种
E 的机动策略模型:暴力突破、近似直线突破和欺骗性突防,并分别给出 P 的机动策
略。这三种模型层层递进,逐步优化,复杂度和精确度也逐步增高。引入阿波罗尼奥斯定
理, 证明不可逃离角的存在性, 将追逃博弈问题转化为几何分析问题,给出三种情况下的
支付函数算法,分别计算可逃离区的面积为
776.35 km21358.89 km21528.55 km2。 文章
给出了不同限定条件下所有逃离区的具体坐标,参见附件。

针对问题二, 本文通过问题一构架的一对二追逃博弈模型, 分析得出当 M 大于临界值
Mmin 时,近似突围模型和欺骗性突围模型的逃离区中都包含 AB 中点的位置;当 M 小于
Mmin 时,近似突围法的逃离区中不包含 AB 中点的位置,而欺骗性突围法的逃离区有可能
包含
AB 中点位置。找到临界状态后, 采用几何分析法, 利用不可逃离角的证明, 得到问
题求解的临界状态为当
E P1P2 的夹角恰好为 1.854, 计算得出 M 的值为 133 m

针对问题三, 本文构架了一对多追逃博弈模型。通过快速蒙特·卡罗算法估计得到结论,
无人机集群最大扫描半径为
530 m,最小为 415 m,分别在无人机数为 7 3 取得。在模
型中, 因运载机速度大于无人机速度,所以第二波次的
P 最先拦截到 E, 则设定第一个波
次发射的无人机数量为
3,第二个波次发射无人机的数量为 7。 由问题一、二求得逃离区的
方式,得知
E AB 中点出发一定被拦截,所以 E 直接采用近似直线运动模型突防。 P
拦截策略为: 设定距离
AB 中点 5 km 的地方为运载机 Y 初始位置,在以 Y 为中心, 半径
2 km 圆的任意对称位置释放第一波 P,求解运动方程,得到运载机的机动决策为 80.2°
t 约为 100.4 s,距离决策方向线与 AB 中线的交点处还有 3.6 km 处发射第二波次无人机
群。带宽上限的临界状态为在红方采用最差拦截策略时,蓝方依旧不能通过。若只有一个
波次时通过一对多追逃博弈模型可得带宽上限为
79.8 km;若考虑两个波次时,通过的带宽
上限为
120 km

针对问题四,本文构架了多对多追逃博弈模型, 给出 P 的最优拦截策略称为“分配
围困收缩抓捕” 分配:将多对多转化为一对多博弈问题;包围:最快的保证满足追捕
者包围的三个条件;围困:协同合作改变集群阵型实现分散包围以满足围困条件;收缩:
使用合适的非劣策略来尽可能收缩包围圈;抓捕:径直朝向包围圈的中心运动。 给出
E
最优突防策略为尽可能使不可逃脱角大于
1.854,若非,不断的更改其突破口,尽可能的保
证其不处于
P 的包围状态,当 PE 双方相对距离不变时,在不限制时间的情况下,保持
P 相反的角度运动。

关键词: 追逃博弈模型;协同对抗;阿波罗尼奥斯圆;界栅;动态规划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lrKiiSMVd6P7dnUlMa6BQ
提取码:4q5q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