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E题——全球变暖气候预测分析(2)

本文主要针对加拿大气候变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对未来全球平均气温进行 预测,探索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相应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减缓 全球变暖趋势的建议。文章综合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熵权法、时间序列模型、 灰 度关联度分析、基于 LSTM-ARIMA 的气温组合预测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等经典方 法来研究气温数据的量化分析相关问题。

针对问题一,在第一问中,依据地区将加拿大划分为五个地区,基于以上划分采 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探索其历史气温数据的时空变化趋势。首先绘制气温时间 序列图,并采用 BP 突变点检验分析异常点;接下来构建 ARMA 模型对气温数据进 行平稳性检验;最后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指标项打分, 熵权法获得气温影响因子评分, 计算系统权重值得出各个因素对于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 下, 包含北极圈在内的全球多地气温普遍上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其中加拿大变 暖速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气候变化引发极端事件频发; 对于第二问,为完成海 洋表面温度的规律分析,采用复杂网络建模构建全球海洋气候的非线性和线性复杂网 络模型并通过拓扑仿真方法对比两者的拓扑性质,利用度分布、聚类系数和介数等统 计特征可视化海洋不同海域的能量传递等现象。结果表明高纬度地区的海表面温变化 的复杂度低于低纬度地区。 因为高纬度地区海表面温度的季节性更加明显,序列的规 则性更强。相对来说季节性因素对低纬度地区海表面温度的影响不大。四季网络之间 的演化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海温系统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特征。

针对问题二,通过研究 2008-2019 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值以及影响因素数据,运用 LSTM-ARIMA 气温组合预测算法, 计算不同的气温影响因素权重,将碳排量、地球 散热、降水、海洋温度变化、大气环流这 5 个最高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全球平 均气温值作为输出变量进行模型训练;通过组合模型预测方法确定参数, 最后利用 组合模型预测未来 25 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 结果表明未来全球变暖现象还将持续,2 但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局部降温情况,如在 2027 年出现一个小高峰, 2022 年和 2033 年出现小低谷,说明在这两个时间段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出现异常。

针对问题三,在第一问中,构建复杂网络模型,将全球各地区极端天气表示为复 杂网络中的异常节点,通过查看异常节点中的网络性质是否正常对全球气候变化和 极端气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气候变化是否对极端气象发生的严重程度及其 发生概率和不确定性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象的出现与气候变化相关,且全球 气候变暖进一步增加了极端气象的出现; 第二问以美国为局地极寒地区的典型代表,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是否发生局地极寒现象进行分析,对第一问结论做进一步 验证,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对美国降雪量变化有正向影响,气温越高,降 雪量越大。而全球平均气温对美国冬季平均气温又负向影响,即全球平均气温越高, 美国冬季气温越低。综上, 全球变暖和局地极寒现象并不矛盾,相反,两者之间恰 恰有很强的相关性。

针对问题四,在第一问中,通过研究局地极寒事件发现, 全球变暖造成北极升温 和北极海冰融化,北极增温使极地和中纬度地区温差减少,极地高压对极涡的控制 能力减弱,极涡较以往更容易携带冷空气南下。 同时,北极海冰融化会加速北极升 温,北极秋季海冰面积减少也会造成西风急流和经向风减弱,最终扩大了极地冷空 气的影响。考虑到北极增温带来的“炸弹气旋”能够通过能量频散的形式影响欧亚 大陆的环流形式,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给东亚带来更强劲的冷空气,结果导致中国 遭遇强劲的寒潮。第二问中,本文以“热效应下的气候紊乱”来代替“全球变暖” 概念。首先全球变暖是一个趋势,虽然太阳活动的减弱造成了短暂的全球变暖停滞 状态,但改变不了全球升温的长期时间趋势, 当前全球气温状况远比我们看到的升 温速率快,“全球变热” 仍是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全球变暖引发了地球气候系 统的失衡, 造成全球气候变化更加紊乱。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局部极寒 时间序列 复杂网络算法 拓扑仿真 LSTM-ARIMA 气温组合预测算法

E19103530011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20rXkSjzEAKDTtLTD2W2A
提取码:jzfm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