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D题——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论文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BdRHiiug5usiVzsHLl0gg?pwd=1234 提取码:1234

D23116460172

  • 题目: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 摘要:研究了区域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规划,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和预测了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D23106740070

  • 题目: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 摘要:对某区域的碳排放现状、未来趋势及双碳目标路径进行了全面的模型建立与分析求解。

D23106350004

  • 题目:基于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的算法研究
  • 摘要:运用数学工具分析、评价和预测能效提升、产业升级、能源脱碳和能源消费电气化等对碳排放的影响。

D23105330094

  • 题目:双碳目标下基于 kaya-LMDI模型的区域碳排放预测及路径设计
  • 摘要: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统计建模等方法,积极探索双碳背景下破解发展与减排矛盾的合理路径。
  • 问题一: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分析历史数据变化趋势,建立碳排放关联预测模型,评估区域碳排放现状。
  • 问题二:预测未来的人口和经济情况,建立区域碳排放预测模型,分析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

D23104860011

  • 题目: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 摘要:针对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即到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研究。
  • 模型优点:建立的微分方程-对区域碳排放的人口、GDP、能耗和碳排放量的走势进行了很好的拟合和预测;建立了考虑国家政策和双碳目标情景分析的修正模型;建立了区域碳排放指标评价体系的组合赋权法-正态云可靠性模型;建立了考虑车辆和路况的多目标规划的优化模型;建立了 LSTM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模型缺点:SEIAR和 SEIARF模型只能较好地拟合疫情发生的初期阶段;微分方程的评估只是初步建立,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与讨论;基于正态云模型只进行了静态的一维云模型评价;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能存在过拟合问题;多目标热交换算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种群规模是静态固定的;模型测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时未考虑电力和热力的能源消费量。

D23103560099

  • 题目:基于碳排放时序分析的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的研究
  • 摘要:研究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规划。
  • 问题分析:构建了一个以经济、人口及能源消费量为核心的区域碳排放预测模型,预测了 2021年-2060年期间区域的人口与经济,并计算了 2021年-2060年期间的能源消费量。通过预测各个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分析了这些部门的能源结构,构建了区域碳排放量的预测模型。
  • 数据分析:分析了不同部门的能源消耗量占比情况,观察到各部门对不同能源的依赖及其相应的碳排放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D23102860126

  • 题目: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 摘要:以东南沿海区域为例,结合区域经济、人口、能源消费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双碳目标的路径规划研究。
  • 问题一:基于改进型 Kaya 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描述指标内部及关于区域碳排放量、经济、人口、能耗等特征的平衡方程组,通过该指标体系进行十二五和十三五碳排放状况分析。

D23102690008

  • 题目:实现区域双碳的目标与路径规划研究
  • 摘要:研究了双碳政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并以东南沿海区域为例,进行双碳目标的路径规划研究。

D23100060041.pdf

  • 题目:区域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双碳目标分析
  • 摘要:研究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对中国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责任进行分析,提出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并转向低碳经济模式的必要性。

总结

这些文件主要集中在区域双碳目标与路径规划的研究上,通过构建各种模型来预测和分析区域碳排放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减排路径。各团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如改进型 Kaya 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时间序列回归预测、LSTM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等,以实现对区域碳排放量的精准预测,并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策略。此外,还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包括经济、人口、能源消费等,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